戰(zhàn)國時期的尖足布“大陰”是哪個古城鑄造的?
大陰是戰(zhàn)國時候的一個地名,如今早就已經(jīng)改名消失不見,也沒有太多關(guān)于大陰的資料,但是尖足布“大陰” 在古錢幣界可是非常出名的一枚古錢幣,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guān)于尖足布“大陰” 有哪些資料分析吧。
1,《十六國春秋別傳》 卷十四·西秦錄。。。 伏國仁,隴西鮮卑人,其先自漠北南出太陰山。五世有?鄰者,晉太始初,率戶五萬 。。。,
2,太陰山,在今山西絳縣東南?!跺居钣洝肪?7絳縣:太陰山“在縣東南十里。崖壁峭絕,陽景不到,因曰太陰”。
3,絳,古邑名。(1)春秋晉邑。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南。晉穆侯自曲沃遷都于此。孝侯改絳為翼,獻公增筑都城,方二里,至公元前585年景公遷于新田,也稱絳,因稱此為故絳。(2)春秋晉邑。在今山西省侯馬市西。晉景公自絳遷都于此,稱新絳或新田,亦稱為絳?!蹲髠鳌废骞辏ㄇ?50年):欒盈“以晝?nèi)虢{”;定公十三年(前497年),“趙鞅入于絳”。皆指此。
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以“大陰”為名而鑄造的錢幣可以說是有許多種的,所以因此也可以想像鑄造尖足布“大陰” 的一定是個比較大的古城,如“藺”、“離石”等。所以根據(jù)推測,或許太陰山是指“絳”,因為目前并沒有發(fā)現(xiàn)過一種鑄幣是以“絳”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