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過通貨膨脹的圣宋通寶背后的故事
根據(jù)《宋史·食貨志》載:“建中靖國元年,陜西轉運副使孫潔,以鐵錢多銅錢少,請示復鑄銅錢?!ㄖ芯竾晡逶?,始令陜西及池、饒、建州,以歲鑄小平錢增料改鑄當伍大銅錢,以‘圣宋通寶’為文”。清代翁樹培《古泉匯考》中曾判其“是“通”乃‘元’之誤”,并說“未見當伍錢”,這是錯誤的。錢界公認圣宋通寶錢有小平行、楷書二種版式,有小平廣穿鐵母,還有篆書“當伍”錢。有的錢譜上批注“當伍錢,均屬試鑄,并未正式發(fā)行”。
宋徽宗繼位,正是北宋經(jīng)濟狀況更加惡化的時期。圣宋元寶的鑄造,都是按照通行慣例。為了緩解經(jīng)濟危機,宋徽宗開始大量鑄造當五錢。
唐朝以來,通寶錢幣制度,折五或者“當伍”錢的直徑在35.00mm,而上述“當伍”錢的直徑卻差之深遠,尤以直徑22.00mm的“當伍”錢更是荒唐至極,民間當然要抵制和反對?!笆ニ瓮▽殹北场爱斘椤卞X鑄于崇寧二年五月至次年正月,從開鑄到停鑄,歷時僅八個月,便很快被宋徽宗御書崇寧通寶錢幣開始發(fā)行,取代了聖宋通寶當五錢。
可以說宋徽宗當皇帝是很幸運的,但是他的皇帝又不好當,剛好趕上了當時北宋經(jīng)濟惡化的時期。而且我們從聖宋通寶錢幣“當五”錢的縮水,可以看出,建中靖國年間社會經(jīng)濟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