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第一年號錢幣之太平通寶發(fā)行介紹
太平通寶是宋太宗趙光義在太平興國年間所鑄造的一種錢幣,而宋太宗除了太平通寶之外,先后就鑄造過“太平通寶”、“淳化通寶”、“至道元寶”三種年號錢,而今天我們就跟大家接介紹下太平通寶。
太平通寶為宋代第一種年號錢。 北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錢幣鑄造的高峰,數(shù)量龐大,品種繁多,工藝精致,書法瑰麗。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nèi)〈笾埽菫樗翁?,定都開封,建元建隆, 鑄宋元通寶國號錢。宋元通寶,形制仿開元通寶,深厚淳樸。
976年,太祖去世,太宗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鑄太平通寶年號錢。自太平通寶以后,鑄行年號錢和 對錢,成為宋朝的制度和傳統(tǒng)。宋代一朝,幾乎每改年號就鑄年號錢。對錢,起源于南唐,發(fā)展在宋朝,幾乎每個年號都鑄對錢。據(jù)統(tǒng)計,北宋共歷九帝,更年號 35次,鑄行了27種年號錢。宋太宗開中國御書錢之先河,親筆題寫了太平、淳化、至道等錢文。
“太平通寶”、“錢,背無文字或有星月紋,以銅質(zhì)小平錢為主,至今小平銅錢存世仍多。另鑄有鐵錢,有小平、折二、折五等版別,主要鑄造行用于四川、湖廣等處。 當(dāng)時福建建州也曾短暫鑄造過“太平通寶”背巨星紋折十型大鐵錢,直徑40毫米左右,穿徑10毫米左右,重30克左右,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有一巨星紋,與建州所鑄“開元通寶”背巨星紋大鐵錢一脈相承,獨(dú)具特色。其鑄時短、鑄量少、流通區(qū)域小,鮮為人知,極為罕見珍貴。用來鑄造“太平通寶”背巨星紋折十型大鐵錢的母錢就更為珍貴。
資料有載“太平通寶”背巨星紋折十型鐵母有兩種版式,一種直徑是42.8毫米左右,另一種是直徑是45毫米。歷史上鑄過“太平通寶”錢的有北宋“太平通寶”金銀銅錢,南宋“太平通寶”銀錢(見華譜),遼“太平元、通寶”和元末徐壽輝聚珍體“太平通寶”以及清 末小刀會鑄“太平通寶”,安南亦曾鑄行過“太平通寶”錢,另據(jù)資料,明代弘治年間云南大理國也曾鑄過“太平通寶”錢。
縱觀近幾年以來,在我國的藏品市場上各類的珍奇異石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對那些本就存世量發(fā)行量少,而相對來說在市場上異軍突起的明清錢幣或者民國貨幣而言,唐宋時期的錢幣則更容易受到一些藏家們的注意和親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