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錢有沒有收藏價值?現(xiàn)在收藏五銖錢還有價值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而且其使用貨幣的歷史甚至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而且每一個歷史發(fā)展的階段可以說都是我們國家發(fā)展成長的足跡,而且錢幣作為一個國家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一個國家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科學發(fā)展的縮影,是歷史的重要見證。更是一個國家、一個王朝、一個帝王權利的象征。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五銖錢,
五銖錢是中國古銅幣名。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漢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中央政府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即由水衡都尉的屬官 (鐘官、辨銅、技巧三官) 負責鑄錢。鐘官負責鑄造,辨銅負責審查銅的質量成色,技巧負責刻范。面文“五銖”二字的錢最初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
五銖錢在我國的錢幣發(fā)行史上可以說是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同時也是首個使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而且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錢幣發(fā)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響。而五銖錢也是在秦漢貨幣史上的一大轉折,實現(xiàn)了中央對貨幣鑄造 權的集中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