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外匯券,對現(xiàn)在年輕的
紙幣收藏者來說或許這個名字很陌生,因為外匯券早在1995年1月1日就退出了中國的經(jīng)濟舞臺。但對于一些老收藏者來說,外匯券的名字既熟悉又不免有點懷念。不同收藏者有不同的紙幣愛好,或許有些人專門喜歡收藏只具備革命歷史意義的紙幣,像早期第一、二套人民幣,而有些收藏者卻偏只喜歡收藏外匯券。
外匯券全稱“中國銀行
外匯兌換券”,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流通、特定場合使用,面額與人民幣等值的一種特定貨幣。外匯券有兩個版本,第一版是1979年版,第二版是1988年版。它的發(fā)行時間是1980年4月1日,止于1994年1月1日,并在1995年1月1日停止流通。所以縱觀外匯券的流通歷史,對比中國其它紙幣的流通歷史是很短的,只有短短的15年時間。
外匯券當時的發(fā)行面額有7類,分別有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它當初發(fā)行目的是為了供外國華僑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使用,國家也曾特意在各個地方設立外匯券兌換點,方便外國人將手中的外幣兌換成外匯券進行消費??赡芫褪且驗橥鈪R券在中國境內流通的時間不長,而且又有著特殊的意思,所以很多老一輩
紙幣收藏者對外匯券的收藏有一種特別鐘愛之情。
盡管外匯券很早以前就在很多人視線消失,或許至今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確存在過中國的紙幣流通歷史,但對于外匯券它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吸引外資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老一輩收藏家,尤其是那個年代的收藏家對它的情有獨鐘,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如果收藏家們想更好地了解
中國紙幣的歷史,又怎能唯獨缺少了對外匯券的了解呢?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