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久久,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下一站,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中文在线а√天堂,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首頁 > 錢幣收藏 > 《人民幣的“山寨”》 全面揭露人民幣的秘密 (下)

《人民幣的“山寨”》 全面揭露人民幣的秘密 (下)

2019年07月10日 09:16:39 96次閱讀 作者:用戶投稿

  人民幣收藏民幣的印制,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直接領導下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屬的11家企業(yè)分工協(xié)作完成的,印刷人民幣的地方叫“印鈔廠”。

  中國的印鈔業(yè),在過去是保密的,甚至工廠的名稱都用的是代號,如北京印鈔廠,原名是“541廠”,上海印鈔廠原名是“542廠”?,F(xiàn)在的印鈔廠,每個車間都安裝了24小時不停歇的攝像系統(tǒng),任何時間、任何部門發(fā)生的事,都可以從電腦記錄中調(diào)出來查閱。印鈔廠各道工序的工人都不會隨意走動。工人進入印鈔廠第一件事就是學習保密條例:不許到車間別的班組串門,不許給朋友說自己在印鈔廠工作,不許跟人談論關于鈔票印刷的事情。印鈔業(yè)是一個具有獨特企業(yè)文化的行業(yè),管理者反復向工人們灌輸這樣一種思想:“你面對的是產(chǎn)品,不是錢。”

  印鈔廠規(guī)定不許賭博,哪怕是純粹的打牌娛樂也不能玩。無論在家里還是家外,一旦發(fā)現(xiàn)員工參與賭博,輕則記過,重則辭退。

  曾經(jīng),上海印鈔廠就曾經(jīng)槍斃過一個人,他從廠里偷走了幾百元錢,還花了10元買香煙——這就是進入流通領域了,罪加一等。

  2005年7月,某生產(chǎn)車間發(fā)現(xiàn)兩張100元的人民幣產(chǎn)品缺了一只角,這兩只錢角立即引起了上至總公司下至全廠職工的高度重視??墒?,個把月下來依然沒有定論。但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兩只缺掉的“角”需要領導來“補償”。按理說,出了兩張缺角100元人民幣次品,按1:1扣發(fā)領導200元工資已經(jīng)夠嚴格了,可結果卻是廠領導被扣一年綜合考核獎等獎金上萬元,處領導被扣數(shù)千元,該車間的工人被全體“記過”一次!

  人民幣印制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基本步驟:人民幣紙張檢測、印制前處理及制做模版、試印刷、正式印刷、質(zhì)量檢查、裁切、質(zhì)量檢查、封存。

  印制人民幣用的鈔票紙叫印鈔紙,印鈔紙是一種專門研制的特殊紙張,它除了具有耐磨、耐折、耐酸、耐堿等特點。這種紙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屬的三家鈔票紙廠生產(chǎn)的,它們是:河北保定鈔票紙廠、江蘇昆山鈔票紙廠和成都鈔票紙廠。印鈔紙內(nèi)置了安全線、彩色紅、藍纖維等防偽手段,并且上面布滿了用于防偽的水印圖案。

  在印刷前,工作人員要對紙張進行逐張質(zhì)量檢查,因為水印有方向問題,所以每張紙必須按照水印圖案方向摞好,并且用打孔機在邊上打孔定位,不能出錯。

  人民幣印刷前,與普通印刷一樣,要制作印刷模版。

  因為使用了圖形防偽,所以在制作幣面時,要使用計算機中相應的設計軟件,設計各種細微復雜的防偽圖案、及其他相關的文字和圖案,并輸出成軟片備用。

  因為防偽的需要,人民幣要使用各種印刷工藝手段,所以,要根據(jù)具體的印刷工藝手段和使用油墨及色澤的要求,制作相應內(nèi)容的平、凸、凹版。例如:因為人民幣中要使用手工雕刻凹版圖案,所以必須根據(jù)幣面內(nèi)容,由鋼板雕刻師雕刻相應內(nèi)容的鋼版,印刷時安放到凹印機上進行印刷。

  上機后的印版,首先使用一種黃色的紙試印,直到試印完成后,才可以使用水印機進行正式印刷。這是因為水印紙是一種特殊制成的紙張,為了防止作假幣者得到這種紙張,一般造幣廠對這種紙的用量控制十分嚴格,無論是印出來可以發(fā)行正品的用紙,還是在印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廢品紙都必須嚴格回收。在印制人民幣時,不允許在鈔票紙上作試驗,一般用的都是普通紙張。每一張印鈔紙都是有嚴格數(shù)量管理的,一張也不能少。

  印完的人民幣,送到檢封車間,由質(zhì)檢工人們要在燈光下檢驗每一張人民幣的質(zhì)量:檢封車間里,檢查人民幣的質(zhì)量,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先檢查大張,就是檢查一張張從印刷機上下來的印著若干張人民幣的大版。這時的質(zhì)量檢查主要是宏觀上檢查有沒有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比如色彩是否準確,是否有破損、有沒有漏印……質(zhì)檢在檢封大廳由人工完成,一個個半封閉似的工作臺整齊排列著,質(zhì)檢女工的手里和桌上是一沓沓新版人民幣。每個桌上還亮著一盞高瓦數(shù)的臺燈。燈光對她們很重要,因為要在燈光下檢驗每一張人民幣的質(zhì)量,比如號碼和文字有沒有印錯,顏色是否均勻,水印有沒有倒置等等,然后剔除廢票。每個工人每天要檢查幾萬張印刷品。如果有人偷懶,一下子翻好幾張,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會被記過。轉序時,上道工序數(shù)完后轉下道工序,下道工序接收時再數(shù),數(shù)數(shù)的同時也是在檢查質(zhì)量。這里的工人數(shù)錢的技術絕對高超,令人贊嘆。他們用手一捏一沓,一沓就是一百張,不多不少。

  印鈔廠的管理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數(shù)字管理,即從紙張出庫開始,一直到成品封存裝箱,進入國庫,這其中每一道環(huán)節(jié),都要查數(shù),“領出去多少,交回來多少”。這里有一句話,叫做“經(jīng)手必數(shù)”。一旦發(fā)現(xiàn)數(shù)量不對時,就會按紀錄逐道工序查下去,直到有結果為止。車間里也配有各種點鈔機,速度很快,決不是現(xiàn)在銀行或商店里的那種。數(shù)字管理,經(jīng)手必數(shù)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但這畢竟是一種外在的管理約束,要使每天面對著成千上萬張鈔票的人不產(chǎn)生非分之想,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道德約束”。半成品待印了編號、裁切完后,轉序時,推車上邊焊著鐵籠子,加有幾把大鎖,成捆成捆的錢就裝在里邊。

  經(jīng)質(zhì)檢合格的“產(chǎn)品”,點清數(shù)目之后封裝進一個個箱子里,然后送到中國人民銀行的“國庫”里。此后人民幣現(xiàn)鈔必須通過人民銀行的發(fā)行庫來發(fā)行,并通過各商業(yè)銀行(如工行,中行等)進入流通領域。各個商業(yè)銀行的支行、分行、窗口等渠道,通過居民存取、銀行貸款、舊幣折換等形式流到老百姓手中。

  只有經(jīng)過央行發(fā)放等一系列流程,這些“產(chǎn)品”才可以被稱作“錢”。

  (相關資料來自于官方及專業(yè)信息,特此聲明)

  第四章:假鈔

  這些年關于假鈔的新聞越來越多,最著名的莫過于“HD90”系列假鈔。

  “HD90”之后,又有很多冠字,比如HB等假鈔。

  新聞上更說,此類假鈔極其“逼真”,驗鈔機都驗不出來,導致許多人上當。

  前幾節(jié),從防偽到造假都做了說明,各位看官可能認為這“HD90”系列假鈔,造假手段十分高明,技術十分過硬。

  這節(jié)就讓我們一起根據(jù)官方提供的假鈔特征及數(shù)據(jù),對“HD90系列”假鈔,做次“考核”。

  我們以60分為及格線。

  1 印刷及紙張。

  “HD90”系列假幣用的是機制膠印,紙張較脆,沒有韌性。

  評:起碼是紙,但是質(zhì)量較差,膠印紙幣凹凸感很差,評40分,不及格。

  2 水印,固定人像水印及“100”白水印均用無色油墨直接印在紙張正面,水印模糊,沒有立體感。

  評:水印就算造假,印在夾層中會“比較真”,這種假幣直接印在紙張正面,態(tài)度就不認真,而且這種水印做的“逼真度”的確不太好,仔細看就能看出瑕疵,評50分,不及格。

  3

  安全線。目前的假鈔有兩種安全線:一種是用銀黑色磁帶夾在正背面紙張中,并在背面用銀色油墨燙印全息圖案。另一種為用黑色油墨在假幣正面印刷黑色條紋,背面用銀色油墨燙印全息圖案,并且刷上磁粉。

  評:注意,這兩種方法一個用銀黑色磁帶,另一個刷磁粉。因為造假者知道,防偽安全線主要在于其“磁性”。但是,安全線上的縮微文字,造假者沒有制作出來。評80分,及格。

  4 光變油墨面額數(shù)字。假鈔用珠光油墨印制而成,無光變效果。

  評:神一般的光干涉油墨,造假者心頭的一塊大石,無法復制,給個油墨分,20分,不及格。

  5 假幣的凹凸感是用堅硬的金屬模具壓制而成。

  評:換句話說,假幣有凹凸感,但是凹凸感不強,但凡對真幣有深刻了解的,都能感覺出“假”,但是有凹凸感,評60分,及格。

  6 假幣的隱性面額數(shù)字是用無色油墨直接印刷,無須旋轉角度即可看見面額“100”字樣。

  評:隱性面額數(shù)字根本沒做,但是起碼知道印個“100”,給個40分,不及格。

  7 印刷方面,圓圈星座防偽與票面縮微文字做的很好,但是彩虹印刷沒有,紙幣顏色過渡生硬,而且“對印防偽”的“孔方”圖案,陰陽互補銜接出現(xiàn)了偏離。

  評:70分,及格,因為很少有人知道彩虹印刷和陰陽互補圖案,只是紙幣在普通人眼里看著別扭,所以及格。

  下面我們來做個總評,將所有的得分加起來,除以7項。

  HD90系列假鈔最終得的平均分是:51分。

  可惜呀,還是不及格。

  各位看官如果一直關注這部作品,看到這里,也會覺得其實這些假鈔做的不太好,但是為什么還會如此大范圍的“流傳”呢?

  當年解放全中國的時候,國民黨軍官有這么一句話:不是國軍無能,是共軍太厲害了。

  這句話換個主語,用在假鈔案上,很合適:

  不是假鈔做的有多么先進,而是老百姓使用的驗鈔機太落后了。

  造假者針對的,不是銀行的專業(yè)工作人員,也不是錢幣收藏愛好者,而是一個物體——驗鈔機。

  驗鈔機,有兩大類:

  一類是廣大老百姓,小商店,小超市所用的紫光燈驗鈔機。

  另一類,叫“點鈔機”,點鈔機比較先進,銀行等國家金融部門和大型企業(yè)都用它。

  驗鈔機和點鈔機有什么區(qū)別呢?

  先說說“普及版”驗鈔機。

  驗鈔機主要是靠紫光“檢驗熒光”,人民幣的熒光油墨主要成分是熒光增白劑,能在紫光照射下,發(fā)出十分“亮”的“熒光”。

  還有嗎?沒了,這就是最普通的“普及版”驗鈔機。

  還有的“普及版”驗鈔機會檢測防偽線的磁性,只檢測“有無磁性”而已。

  因此,假鈔只要做出凹凸感,用熒光油墨印在特定位置上特定圖案,防偽磁性線做的有磁性,基本上是可以通過普通驗鈔機的。

  驗鈔機的標準是使用第四套人民幣“1990版”之后,開始制定的,也就是說,自1992年至今,接近20年了,人民幣都換成第五套了,但是驗鈔機的標準一直沒換過。

  而造假者的技術水平在不斷的更新。

  一個“停滯”,另一個“發(fā)展”,這才是造成“HD90”系列假鈔泛濫的原因。

  各位看官可能會有些疑問,難道銀行不怕收到假鈔嗎?

  答案是:不怕。

  第四章:驗鈔

  上節(jié)結尾說,銀行不擔心收到假鈔。

  我的意思不是銀行就是印鈔票的,收到假鈔,補印就完了。

  究其原因,銀行收到假鈔的可能性基本是零。

  因為銀行用的是“專業(yè)點鈔機”。

  “點鈔機”不但具備“點鈔”功能,就是可以自動“點數(shù)量”,它的驗鈔功能更是普通驗鈔機“望塵莫及”的。

  “點鈔機”對鈔票有四種檢測:

  一,熒光檢測:

  其原理是針對人民幣的紙質(zhì)進行檢測。人民幣是采用專用紙張(百分之85以上的棉纖維及麻纖維)制造。

  而假鈔,通常采用經(jīng)漂白處理后的普通紙進行制造,經(jīng)漂白處理后的紙張在紫外線(波長為365nm的藍光)的照射下會出現(xiàn)熒光反應(在紫外線的激發(fā)下衍射出波長為420—460nm的藍光),真幣整體則沒有熒光反應。

  熒光檢測還檢測熒光字體,這和驗鈔機的原理是一樣的。

  各位看官,“點鈔機”只憑熒光檢測這一點,就比驗鈔機先進的多,下面這三種檢測更厲害。

  二,磁性檢測:

  由于人民幣部分用磁性油墨印刷,這種磁性檢測更加分為4道檢測,并且對應磁性油墨的每個“點”。

  (1)檢測有無磁性。(和驗鈔機的一樣。)

  (2)按磁性分布檢測磁性。

  此2道檢測采用兩組或者三組“磁頭分路”檢測磁性,以保證較高精確度。

  (3)檢測金屬線磁性。

  (4)檢測人民幣冠號磁性。

  這2道檢測已經(jīng)很先進了,下面兩道技術含量更高。

  三,紅外穿透檢測:

  紅外穿透檢測的原理是利用人民幣的紙張比較堅固,密度較高以及用凹印技術印刷的油墨厚度較高,因而對紅外信號的吸收能力較強,從而辨別鈔票真假。

  人民幣的紙質(zhì)特征與假鈔的紙質(zhì)特征有一定的差異,用紅外信號對鈔票進行穿透性檢測時,它們對紅外信號的吸收能力將會不同,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分辨真假。

  四,激光檢測:

  激光檢測是用一定波長的紅外激光,照射人民幣上的熒光字,會使熒光字產(chǎn)生一定波長的激光,通過對此激光的檢測,可以辨別鈔票的真假。

  各位看官,看完“點鈔機”的檢測,大家應該明白一個問題,驗鈔機和點鈔機,壓根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銀行等金融機構都使用點鈔機。假鈔在驗鈔機上可以順利“通過”,但是,遇到點鈔機,假鈔就是一死。

  (題外話,如果看到我這部作品的朋友,有做生意的,勸您買臺點鈔機,雖然比驗鈔機貴很多,但是收錢的時候,踏實呀。也有些朋友說將假鈔無法做的“光干涉油墨”處撕掉,到銀行兌換,看完這節(jié),我覺得您這種想法還是免了吧。)

  第五章:改號

  相煎何太急(一)

  前些天看CCTV-2,第一時間節(jié)目,有一條新聞,廣東有人以9萬元買了三刀(即300張連號)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版的50元人民幣。

  平均每張300元,因為這種1980年版的50元,是第四套人民幣存世量最少的“龍頭品種”,當時市場價500元一張。(筆者2009年寫稿時,百連1980年版50元已經(jīng)到達700元一張左右)

  本來這個買家認為賺了一筆,一張最少賺200元,300張,能賺接近6萬元。

  有句老話叫“買的沒有賣的精”,混人民幣這行的,投資者也好,收藏者也罷,能玩得了這個的,絕對比常人“精”太多了。

  結果這個一心賺錢的買家,上當了。

  買家買的,是用第四套人民幣1990年版的50元面額紙幣,人為改造成1980年版的50元面額紙幣的。1990年版的50元紙幣,外行人看,除了背面年號是“1990”外,和1980年版的紙幣幾乎一模一樣。

  1990年版的50元紙幣(以下簡稱“9050”)市場價55元一張,而1980年版的50元紙幣(以下簡稱“8050”)市場價500元一張,價格相差近10倍。

  外行人看來,這“哥倆兒”長得幾乎都一樣,除了背面年份以外。

  過去的許多年,它們也“自己過自己的”,相安無事。直到近幾年。

  最近這些年,隨著收藏品市場的火爆,“人民幣收藏熱”這把“火”,燒到了正在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再加上不斷的有第四套人民幣即將退出流通領域的消息傳來,導致其“升值”速度像坐“直升機”一樣,明星幣種一年就翻了3,4倍,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股票,投資人民幣收藏,就是看好了其升值空間。

  “8050”由于當初投放量不足20億張,1987年投放,1992年“9050”出現(xiàn)替換“8050”,由于當時生活水平逐漸提高,“8050”使用“消耗”量很大。

  至今,絕大部分“8050”已經(jīng)“回籠”,因此,“8050”存世量較少,被譽為第四套人民幣“幣王”,也是眾多主流收藏者和投資者追逐的“龍頭”幣種。

  2007年的時候,大型交易市場還有成捆(1000張連號)的“8050”交易,到了2009年,成刀(100張連號)的“8050”都很少見了。價格漲幅也甚是驚人,已是面額的10多倍。

  相對而言,同是一個“媽”生的“9050”,論“身份”“地位”“身價”“待遇”遠遠不如它的“哥哥”“8050”。雖然它們長得幾乎一樣,“出生日期”相差也不算太懸殊。

  但是“弟弟”“9050”卻一直沒有突破單張60元大關。

  因為“9050”的存世量比“8050”多太多了。

  收藏這一行,就是“物以稀為貴”。

  “第一時間”新聞中說,“造假者”用高科技手段將“9050”“改造”成“8050”,并沒有說明“如何改”或者“如何防騙”,估計記者編輯壓根就不知道。

  下面的內(nèi)容,就解讀一下,這些“高科技手段”。

  說實話,真的很高。為了使講述不乏味,這里拉進兩個歷史人物。

  三國時期,有一對兄弟,哥哥叫曹丕,弟弟叫曹植。(差點打成草皮和草紙)

  曹丕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8050”,正統(tǒng)的“王者”,絕對的“龍頭”。雖然論文采,論心胸,很多地方都不如弟弟,但是優(yōu)勢,就是早生了幾年。

  扮演“9050”的弟弟曹植,內(nèi)涵上,絕對超過哥哥。

  “9050”的印刷水平及防偽技術更高。

  “9050”票面顏色比“8050”鮮艷;“9050”首次采用了磁性金屬線防偽;“9050”也首次使用了熒光油墨印刷。

  “9050”在技術含量上,遠超“8050”。

  但是,很遺憾,曹植是藝術家,曹丕是政治家。

  這里,爭奪的,是地位。政治家必然獲勝。

  “9050”雖然在藝術價值上,比“8050”優(yōu)越。

  但收藏品的價值,看得不是“藝術水平”,也不是“印刷水平”,而是年份與存世量。

  所以“哥哥”“8050”勝利了,勝在出生早,勝在存世量少。

  “9050”和曹植一樣,其實也是不想爭的。

  但是,偏偏有些人讓它們?nèi)?。這些人,是我過去常提,今后更會不斷地提到的,造假者。

  因為“9050”與“8050”長得太像了,這些造假者挑出“兄弟”兩個的不同,將“9050”改造成“8050”,以牟取暴利。

  類似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各大收藏品市場上演,給各位看官看段對話:

  甲:我買了100張“8050”,比市場價便宜。

  乙:別買著假貨。

  甲:我不傻,我先帶著紙幣和賣家一起去銀行驗過真假,絕對真幣。

  乙:那你可賺了。

  以上,是大多數(shù)收藏品投資者最常出現(xiàn)的對話,我認為,甲乙其實都是傻子。退出流通領域或者即將退出的人民幣收藏品,主流騙子大部分不會使用假幣。

  “銀行鑒定”四個字,在圈子里基本上等于一個笑話。用假舊版人民幣騙人,是“老黃歷”了,現(xiàn)在大家都玩“借尸還魂”。

  何解? 就是用不值錢的真幣,改造成值錢的“變造品”。

  下一節(jié)會詳細說明“8050”和“9050”的改法,以后也會有其它品種類似內(nèi)容。

  相煎何太急(二)

  上節(jié)寫道造假者將“9050”改造成“8050”,獲取大量利潤。

  具體方法如下:

  1,篡改出生日期。

  早期的造假者用黑色油墨將“9050”背面年號“1990”中的第二個“9”加上一部分,改成“8”,但是這種做法很容易被看出來。

  后來造假者“技術更新”,采用“挖補技術”,將“9050”背面年號“1990”整個“挖”掉,再將用印刷機印好的,同樣大小,相同厚度的年號“1980”貼上去,由于假年號“1980”與真年號“1990”,大小,顏色,厚度幾乎完全一樣,因此肉眼根本分辨不出來。

  只有用50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會看到年號周圍,有“挖補”痕跡。

  2,抽骨。

  前面說過,1990年版的第四套人民幣50元,添加了一條黑色防偽金屬線,對光觀察這條線,也成為90年代辨別假幣的一條途徑。

  造假者為了使“9050”更像“8050”,將這條防偽線“抽掉”。

  但是,這個防偽金屬線是整體“埋”在人民幣中的,因此要將其“抽掉”,必然會對票面造成一定損傷。本來有防偽金屬線的地方,被“抽掉”之后,用手摸票面,會有“不平整”感。

  3,改身份證。

  廣大的收藏愛好者們,經(jīng)過自己多年的努力及研究,同時是為了不讓造假者的陰謀得逞,自己將“8050”的冠字表總結了出來,并且公諸于眾。

  “8050”共有24個冠字:

  CP CQ CR CS CT CU CW CX CY CZ

  EP EQ ER ES ET EU EW EX EY EZ

  GP GQ GR

  JZ(補號冠字)

  換句話說,目前出現(xiàn)的“8050”只要不在這24個冠字之內(nèi)的,基本上都可以認為是假的或者是“變造”的。但是,在這24個冠字之內(nèi)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冠字相當于人民幣的“身份證”,有辦假身份證的,當然就有改冠字的。

  具體方法就是,用專門的消除油墨的“去字靈”或者自己配制有一定酸性的藥水,將原有冠字涂掉。再用電子打碼機,或者大型刻章商店里面專用的打字機,將假冠字印上。

  這些冠字的改動,一般肉眼很難直接分辨,需要借助50倍以上的放大鏡,看冠字部分底紋(紙幣票面上的細紋路)是否遭到破壞。

  4,整容。

  “9050”天生“皮膚好”,紙幣顏色比較鮮艷。

  造假者便用清水浸泡“9050”,使其褪色。

  “9050”天生還有塊“胎記”,這個“胎記”平??床坏剑隍炩n機一類的紫光燈照射下,左邊空白水印下方會出現(xiàn)拼音“wushi”的熒光,看過前面內(nèi)容的朋友都能馬上想到,這就是熒光防偽,這個“8050”是沒有的。

  沒轍了,只有把熒光防偽去掉。

  但是,去掉這個熒光防偽會留下痕跡的,本來有“wushi”字樣的地方,在紫光燈照射下,會十分明顯的“偏白”。

  其實,這個叫“毀容”更貼切。

  “9050”這個“弟弟”,被整容,做舊,抽去一條“傲骨”,改了出生日期和身份證。這一切,只是為了更像它的哥哥“8050”。

  但是,任何改動,任何造假,都會留下痕跡。因此,這些手法只是騙業(yè)余愛好者,或者投資者。

  “8050”還在高傲的笑著,“9050”再能“變”,也成不了“幣王”。

  曹丕真的那么想殺曹植嗎?不想,他只是妒忌弟弟的才華,擔心有一天,弟弟會取代自己,將自己毀掉,因為“王”只有,并且只能有一個。

  曹植想取代曹丕成為“王”嗎?不想,他只是用他不世的才華,寫那些華麗的文章,雖然“天賦”“文采”在哥哥之上,但他從來不想爭。

  有位收藏高手,舉出“8050”和“9050”最大的不同:

  在票面背面最右邊,底紋很像“DNA雙螺旋”。

  “8050”的“DNA雙螺旋”底紋處與票面主要圖案是斷開的。而“9050”是完全接合的。這個“DNA”,也決定了兩種紙幣的地位。

  有人說:基因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一個是“王”,一個“不爭”。還有很多人偏偏再用各種方法,逼他們殘殺。于是,有了著名的《七步詩》。

  想到此,不禁為曹丕曹植這對兄弟感慨,也對“8050”“9050”這“哥倆”嘆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章:天下無假

  第一點,這節(jié)我們來說說一個最難造假的幣種,也是我前面不斷提到的——連體鈔

  在前面“偽錯幣”的內(nèi)容中,已經(jīng)部分介紹了連體鈔,連體鈔是多張紙幣連在一起,未裁開的紙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行的第一套連體鈔是在1999年9月20日,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人民幣豎三連體鈔”,后來陸續(xù)發(fā)行了接近30種連體鈔,成為收藏界和投資界的一大熱門。

  相關數(shù)據(jù)表明,自1999年發(fā)行至2009年10年間,整個連體鈔板塊平均漲價280%,越來越多的人將投資的重點,放在連體鈔上。

  這里著重介紹5點:

  第一,三大鈔王。

  經(jīng)過10年的“考驗”,連體鈔中出現(xiàn)了漲價最快,存世最少的“三大鈔王”。

  (1)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大全套。

  發(fā)行量10萬套,按說不少,起碼和其他“二王”比起來,多出很多。但是,其中的組成部分——“8050四連體鈔”,由于被不法商販大量裁剪(后有章節(jié)會全面介紹始末),導致整體大全套中的“8050四連體鈔”變少,造成大全套價格上揚。其為2002年發(fā)行,到2008年,面額1291.2元的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大全套已漲至1.5萬元左右,漲了10多倍。

  (2)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

  俗稱“大炮筒”,由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整版紙鈔構成,于2001年發(fā)行,發(fā)行量1萬套。由于發(fā)行量很少,一開始發(fā)行,就被“奉若上賓”,其面額722.5元,但漲勢十分驚人,據(jù)有關媒體報道,2009年春節(jié)前后,其價位一躍漲到10萬元以上,漲價130多倍。

  (3)澳門10元整版鈔

  俗稱“澳門10元大炮筒”(各位看官可能覺得為什么那么多“大炮筒”,因為整版鈔的樣子,很像大炮筒,因此所有整版鈔的俗稱,都是“某某大炮筒”。),此鈔由中國銀行和大西洋銀行聯(lián)合發(fā)行,每套包括一張中國銀行發(fā)行的10元券30張整版鈔和一張大西洋銀行發(fā)行的10元券40張整版鈔,面值700澳門元,發(fā)行量1萬套。

  澳門10元整版鈔,發(fā)行后立刻“暴漲”,因為這是世界上第一套有兩家發(fā)鈔銀行在同一地區(qū)共同發(fā)行的正版連體鈔,也因為其發(fā)行量只有1萬套,供不應求。

  后來,有人從中發(fā)現(xiàn)了巨大價值,就是其為“錯版鈔”。

  大西洋銀行發(fā)行的10元券40張整版鈔,繁體字“圓”,下面的寫成了開口貝,繁體字應該是封口的,成為紙幣上的書寫錯誤。

  中國銀行發(fā)行的10元券30張整版鈔,中銀大廈圖案上中國銀行的“銀”字,本來應該為郭沫若題寫的繁體字,這里卻誤寫成簡體字。

  因此此鈔又被稱為“澳門雙錯版”。借著“雙錯版”,其價格扶搖直上。

  相關價格我先不寫,因為和后面內(nèi)容有關。

  第二點,炒作。

  這部作品將會用很大篇幅剖析紙幣收藏,各種商品的“暗箱”“黑幕”及“操作方法”,開始的內(nèi)容是讓各位看官相信,媒體也好,報道也罷,什么專家指導,投資分析,全部不可信。

  就拿“第四套人民幣整版鈔”來說,許多報道上說,漲至10萬元以上,市場基本斷貨。我在MSN首頁看到這個消息之后,驚了一下,然后馬上給“做”這個朋友打電話詢問,朋友給我的報價是,5萬5千元。

  許多媒體會經(jīng)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誤導消費者,幣商會將藏品高于其真實價格很多倍的價錢,出售給投資者。我看到過很多人,買東西,總是喜歡拿著一本最新出版的類似“收藏指南”的書籍,“收藏指南”上,注明了藏品名稱,價格之類的。有人就將此奉若“藏品價格圣經(jīng)”,按照上面注明的價格買東西。

  這種人被行內(nèi)稱為“肥羊”。

  “市場價”是可以被人為“做高”或者“壓低”的,那些書籍所謂“市場指導價”,百分之一百比當時藏品的真實價值高。這種類似的書籍有許多,如果觀看者多個心眼,看一看是什么人編寫的,什么地方發(fā)行的,你就會明白很多。

  某某協(xié)會,收藏聯(lián)合會,或者什么專家。其實這些組織成員,都是幣商,某某專家,99%是價托兒,這種書籍的水分大到可以泡澡。

  再比如,“澳門10元整版鈔”,如果你不懂這行,或者說不了解這個復雜的社會,看到鋪天蓋地的關于“雙錯版”的信息,你一定會認為此物價值不菲。其實呢?真有“雙錯版”嗎?

  我不知道。這是實話,我確實不知道。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東西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可以通過“現(xiàn)象”,推測出“真相”。

  “現(xiàn)象”就是,宣揚“雙錯版”的人,同時在大張旗鼓地賣“澳門10元整版鈔”,宣揚最多,最賣力的,是禮品商人。有那么一句話,大家記住了:既然那么珍惜,那么值錢,有那么大的升值空間,你們?yōu)槭裁催€往出賣呢?

  這句話,點透本質(zhì)。(我之所以說這部作品可以使看過的人,成為高手,因為造假,做局,千變?nèi)f化,隨時代進步,再豐富的知識,也免不了在以后的生活中上當,但是我主要想讓大家明白的,是本質(zhì)問題,很多東西“萬變不離其宗”,以后的內(nèi)容會提到很多類似的“陰謀”,看過的人,不只對“例子”中的局了解,更能培養(yǎng)出一種“免疫敏銳”,得到脫離字面內(nèi)容的知識及認識,遇到一個沒見過的局,就可以憑借著自己的認知,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套兒”,我相信,看完這部作品,大家都可以有這種實力。)

  第三點,知識。

  連體鈔“要點”不少。

  第二套人民幣,1,2,5分幣八連體鈔,只有羅馬數(shù)字I II III一種冠字。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三連體鈔,只有GG一種冠字。

  第四套人民幣連體鈔有EE,EF,BJ三種冠字。EE冠字的連體鈔冠號,除了萬位不同,其他都是同號。EF,BJ冠字的連體鈔冠號,只有后面四位尾號相同。BJ冠字有1980年版的1角,2角,5角,5元和10元面額,1990年版的50元和100元面額及1996年版的1元面額,由于是海外發(fā)行版,內(nèi)地很少見到。

  第四點,天下無假。

  連體鈔,做假很難。由于連體鈔是多張紙幣連在一起的鈔票,其布局合理,設計精美,并且號碼有順序性,每套連體鈔都有專門的收藏冊,用印鈔紙做的帶水印的證書,且證書與連體鈔號碼后4位相同,所以連體鈔一直被譽為“造假禁區(qū)”。

  第五點,無假也有假。

  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是讓人嘆服的,“連體鈔”造不了假,卻也能賣“假貨”。

  我們可愛的奸商們,將一套“第四套人民幣八連體鈔”切成2套“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鈔”,紙幣是真的,但是證書是偽造的,其價值與正品“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鈔”有很大差距。如何辨別?

  最簡單的就是,正品“第四套人民幣四連體鈔”其流水號,是按逆時針方向排列的,“八連體”剪裁后的連體鈔,無法按此順序銜接。

  (說完這節(jié),這章就告一段落,以后的內(nèi)容其實是前面的,很多朋友也希望看到本人是如何進入這個行當?shù)?,以后就寫這個,敬請期待。)

 

本站部分內(nèi)容收集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推薦閱讀
  • 回收咨詢:13120975170

Copyright © 2009-2025 廣州愛藏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ICP備案證書號:粵ICP備18088815號-4

關于我們

友情鏈接交換請加:792791535 加Q備注加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