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2012給我們帶來了不菲的財富,皮鞋奶、毒膠囊,地溝油和染色饅頭什么的,但強大的中華子孫還是頑強地活下來了,打蠟大米、三聚氰胺嬰幼奶、二惡英什么都不放眼里,不是不怕,而是這樣的東西已泛濫成災,我們的周圍總是危機四伏。還好,總有部分人在吃虧、被禍害的過程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各行各業(yè)都在考驗著人們的誠信與良知,但這必須是建立在公平交易之上的。問題是,利益總在作祟。這樣可能有些言重,欺詐行為畢竟是不得人心,不能長久的,我們隨時也可見到市場中有良知的企業(yè)總會給相關產(chǎn)品把好高質(zhì)的關口,以及配套優(yōu)良的硬件設備。講了些好像都是廢話,主要是希望各位紙幣收藏者能從社會亂象中運用經(jīng)驗和別人的指導從而避免誤收假幣和無價值的紙幣。
紙幣印刷有很多版別,而多是采用平、凹、凸三種版型相結合進行印刷。其印刷技術大多使用,接線印刷、膠版迭印、雙面對印、花紋對線等特種印刷技術,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市面上紙幣(收藏類)種類繁多,一不留意很容易錯買假幣。而導致人們相擁購買的無非就是看好它的升值潛力,升值潛力往往又處決于它的珍稀度、紙幣的特殊意義、流通時間和存世量,品相、品種,當然愛好者對紙幣圖案的喜愛也是決定其價值的因數(shù)。
人民幣收藏還必須要求收藏者具備市場知識,這是人民幣收藏的成本所決定的,而主要影響紙幣的市場要素有:紙幣的珍稀程度等核心價值、藝術信息含量、市場升值空間、階段性價格趨勢、收藏價值的市場體現(xiàn)表現(xiàn)形式、幣種的選擇、買賣時機的介入、收藏者從眾心理,人數(shù)參與的多寡等。其實這些因素收藏者一旦入手就會切身體會到,莫須多言,但切記,不要盲目從眾!
09年央視報道,有廣東的投資者花掉9萬元買了300張的1980版的變造幣,因為一直看好1980版的50元券,但不曾料到,賣家竟然為了擢取利益,將1990版的50元券改造成1980版,價值一下就翻了幾番。這個例子還好,買到的起碼是真幣,不過倒是沒什么價值。
所以,在購買高價值的舊鈔的時候,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自己不能判斷真?zhèn)蔚那闆r下,千萬不要莽撞下手,要請教專業(yè)人士,不然捉不了雞反而蝕了一把米。
隨著收藏品市場的火爆,“人民幣收藏熱”這把“火”也越燒越旺,希望此時入手收藏或者那些購買相當數(shù)量的藏者慎重,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