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足布朱批呈樣“虢” 背后的故事
早期樣錢之二 虢,在中國西周的時候有重要的諸侯要封國,前后有四個虢國,而因位置的不同為別被加以東西南北相區(qū)別,其國君均為姬姓,周武王滅商后,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虢叔封西虢(今陜西寶雞市東),虢仲封東虢(今河南鄭州西汜水鎮(zhèn))。
西虢國,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位于現(xiàn)陜西寶雞附近,周厲王三年,討伐淮夷。厲、宣之際,始東遷三門峽立國,(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后裔不見記載)地跨黃河兩岸,稱為南虢(有別于虢仲后裔虢序夏陽之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末代國君虢公丑攜貴族奔東周京師洛邑,部分貴族、士兵和平民被強行遷至今山西汾陽,前541年置瓜衍縣,南虢后裔世居之。
東虢國,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位于現(xiàn)河南鄭州滎陽,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虢仲后裔虢序被平王封于夏陽(今山西平陸),號北虢,因實力單薄而依附于南虢(今人所謂‘南北虢實為一虢’即源于此)。前658年,亡于晉,以郭為氏,郭偃即虢序后裔,仕晉獻公、文公。其后裔被安置在晉國都城,晉國末輾轉來到晉陽以北,秦漢以來形成太原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