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祐元寶是哪個(gè)朝代鑄造?延祐元寶分析介紹
延祐元寶是在元朝元仁宗即位的延祐年間(公元1314-1320年)而鑄造的漢文小錢,延祐元寶上的文字是文楷書,直讀,延祐元寶背面沒有文字。初次之外,元仁宗還另外鑄有“延祐通寶”錢。
延祐元寶錢,“寶”字有繁體、簡(jiǎn)體之分,簡(jiǎn)體“寶”字,有寶蓋下“王”字、“玉”字版別。 簡(jiǎn)體字,古稱“俗體”,由唐代顏元孫著作《干祿字書》所命名,俗體一般在民間行用,正式的、官方的不用,但是古錢幣書寫地章狹窄,用“俗體”雖然不多,但也不是個(gè)例。
唐代顏元孫的《干祿字書》是收錄唐代俗文字的一部字書,是書為章表、書判而作,故曰‘干祿’。其例以四聲隸字,又以二百六部排比字之后先。每字分俗、通、正三體,頗為詳核。其中如蟲蟲圖、啇商、凍涷,截然兩字,而以為上俗下正。又如皃,古貌字,而云貌正皃通。韭之作韮,芻之作直是俗字,而以為通用。雖皆不免千慮之失,然其書酌古準(zhǔn)今,實(shí)可行用,非詭稱復(fù)古,以奇怪釣名。言字體者,當(dāng)以是為酌中焉。至二百六部之次序,與《廣韻》間有不同,或元孫所用乃陸法言之舊第,而《廣韻》次序乃宋人所改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