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祐元寶鑄造發(fā)行背后的歷史講述
乾祐元寶是在西夏仁宗李仁孝在乾祐年間(公元1170-1193)所鑄造的錢幣。從下面圖片可以看出乾祐元寶的制作非常精美,而且文字也很整齊,通過乾祐元寶也可以說明當時的西夏王朝不管是經(jīng)濟還是文化都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水平。
唐末五代十國紛亂時期,地處黃河中游地段,河套平原腹地的黨項羌族,背靠沙漠,東臨黃河,逐漸強盛。使用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開始呈現(xiàn)多樣性特點。犁、鏵、鐮、鋤、鍬、耬、耙等多所采用。農(nóng)作物的種類也很豐富,如小麥、大麥、蕎麥、芥菜、香菜、茄子、胡蘿卜、蔥、蒜等均有種植。
唐朝時,西夏首領被賜姓李。到了宋朝時,北宋仁宗為李元昊賜姓為趙。公元1 032年起,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是為景宗。建元明道。都興慶府(今銀川)。創(chuàng)設了民族文字。歷10帝,立國184年,該元32次。對東方大國北宋皇朝采取了仇宋,侵宋,親宋,和宋,背宋的扭曲多變的對外政策。傳至末主趙眖,于寶義2年(1227)被元所滅。 夏仁宗趙仁孝為第五帝。1140年繼位,改元大慶。歷人慶、天盛,于1170年改元乾祐。乾祐24年(1194)去世,在位54年,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政權執(zhí)政較長的一位。仁宗在位,西夏中興,鼎盛。堅持興漢學。儒學治國,尊奉孔子為文宣帝。
仁宗改元乾祐,正值宮廷斗爭勝利值得紀念的時機。乾祐元寶鑄行絕非偶然之舉。原北宋西安州(今寧夏海原西)通判任得敬,在1126年9月(夏崇宗元德8年)投降西夏。得到西夏的重用,逐漸坐大。到了44年后的1170年(仁宗天盛21年),已經(jīng)官居國相。任得敬上疏仁宗,要求廢棄學校,表示對“儒學治國”十分厭惡。加之,其得勢擅權,專橫驕恣,飛揚跋扈,仁宗已經(jīng)忍無可忍。1170年8月,趙仁孝暗中聚兵,將任得敬設計誅殺。遂改元乾祐。乾祐的漢學寓意,天理昭彰,神明護佑。
而且據(jù)分析,西夏鑄造的錢幣品類也是非常豐富,目前發(fā)現(xiàn)的空間還有很多。很多應該是屬于遼金錢幣以外的稀缺古錢。目前對于西夏文化的研究和推廣也正在開始的階段,對于西夏錢幣研究的阻礙和困難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