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錢幣珍品洪武通寶發(fā)行背景介紹
洪武通寶是在明代朱元璋當朝時期發(fā)行的貨幣,而朱元璋也是歷代皇帝中唯一一個出身最貧寒的乞丐皇帝。而且明代錢文也不稱之為元寶,因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所以要避諱,所以自大中錢到永歷錢,不論大小,都稱通寶。
在《 明史·食貨志》載: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即位,頒布“洪武通寶”錢,洪武通寶特點是,一改過去的錢或記重或稱寶,洪武錢既稱寶又記重;二是洪武錢作為國朝錢即制錢,有一定大小層次及形狀、文字標準,不偷工減料。
洪武通寶的幣值分為五等,當十、當五、當三、當二、當一。當十錢重一兩,余遞降至一錢止。各行省皆設(shè)寶泉局,與京城所設(shè)寶源局并行鑄造,而嚴禁私鑄。洪武四年(1371)改鑄大中??梢?,洪武通寶大錢僅鑄行4年即停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