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重寶篆書折三被稱為南宋第一珍泉
建炎重寶錢是南宋高宗趙構在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所鑄造發(fā)行的錢幣,錢文篆書,或與隸書成對錢,與建炎重寶同時期鑄造的還有“建炎元寶”、“建炎通寶”等多種不同的版別,而且其鑄量大,較常見。但是建炎錢中不乏珍稀有品種,如存世極少的建炎重寶折三銅錢,是建炎時期鑄制的珍稀品種。
趙構與建炎錢“靖康之難”后,僥幸漏網的宋室唯一趙姓傳人,趙構在其父兄,皇戚國戚被擄掠,國破家亡,血淚未干的血雨腥風中,于靖康二年五月,在應天府即位(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后定都臨安(杭州),臨安在開封之南,史稱南宋,趙構即是宋高宗。今所見建炎錢,是年號錢(1227·5-1230年)年,。高宗立年號‘建炎’作為南宋第一個年號。為了保住這滿目瘡痍的皇位,高宗趙構一直是疲于奔命、忙于逃亡,還不忘罷黜主戰(zhàn)派大臣,著名抗金名將岳飛等人即是在這政治漩渦中被殘害。高宗趙構一味地策劃向金虜求和,并未樹立起統(tǒng)帥全民全軍抵抗外族入侵的權威,只留下了‘泥馬渡康王’的滑稽戲。不過建炎通寶、建炎重寶、建炎元寶的鑄造發(fā)行,卻可以說明高宗登基后,表現出其表面繼承乃先祖的一大物證,更給后來的錢幣愛好者收集和研究留下了不盡聯(lián)想。
在建炎年間時值兵荒馬亂的年代,而南宋的朝廷財政也非常困難,所以鑄錢用銅匱乏,漸漸開始出現錢荒。 所以高宗小朝廷紛紛逃命要緊,難顧其它,大多數的建炎錢幣都是鑄制不精,而且有減重的現象。建炎重寶篆書折三錢,因為是在茍延殘犬的局勢下,建炎重寶折三銅錢的特鑄造量稀少,存世極罕,珍貴異常,號稱南宋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