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元寶背后這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清泰元寶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后唐由末帝李叢珂在清泰年間(公元934年———936年)所鑄造發(fā)行的錢幣,在公元923年沙陀都人李存勖滅后梁,建都洛陽,稱帝,史稱后唐。后唐一共經歷了四帝十四年,后唐末帝李叢珂在位不足三年(公元934——936)國號清泰。
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思嗣源,因病而死,其第五子李叢厚即位,沒過多久,明宗養(yǎng)子,李叢珂策反登上后唐帝位,建元“清泰”以清泰為年號,這就是后唐末帝。清泰年間有未鑄幣歷史沒有記載,因此清泰元寶錢的身世曾經在泉界引起軒然大波。曾有泉家信口開河說是元代寺觀錢,后來被古泉研究者否定,認定為后唐清泰年間,末帝李叢珂所鑄年號錢。筆者也認為是清泰年間鑄造。
公元(936)年石敬瑭,指責唐末帝李從珂,為帝不仁,要求讓位給后唐,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李從益為帝。但是石敬瑭早有野心要奪王位。他自己感到實力不強,他勾結遼王朝的遼太宗耶律德光派兵攻打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九月,耶律德光率大軍南下,并隨同后唐反叛將領石敬瑭進攻洛陽。后唐清泰帝李從珂見洛陽都城被攻破,知道自己來日束臨投火自殺身亡。清泰帝李從珂在位4年左右,五代之一后唐從此在歷史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