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通寶歷史意義大,收藏價值高
大齊通寶是在五代十國的時期由南唐國主徐知誥(李昪)所鑄造發(fā)行的錢幣,李昪曾為徐溫養(yǎng)子,故名徐知誥,曾被徐溫封作齊王,楊吳天祚3年(公元937年)徐廢吳睿帝自立,國號為大齊,所以在李昪即為后便鑄造大齊通寶,現(xiàn)存世僅兩枚。一枚的右上方缺一角,錢幣界稱之為“缺角大齊”,另一枚的錢上鉆有4個小孔,被稱為“四眼大齊”。
“缺角大齊”由清朝的江南名士戴熙所藏,當時就有人愿用高價收買,戴不忍割愛,太平軍攻進杭州,戴投水自盡,死前將大齊通寶等物深埋地下。后人為了得到這杖稀世真品,爭相購買戴宅,掘地數(shù)次,終無所獲?!八难鄞簖R”是上世紀20年代泉學家戴保庭和朱克壯在江西鄱陽農(nóng)村孩童踢的毽子上發(fā)現(xiàn)的,此枚大齊通寶雖然不缺角,但因為做毽子,被鉆出四個小孔。后被著名收藏張叔馴重金購得,藏之密室,從不示人,且因而自號“齊齋”,其對“大齊通寶”的珍愛可見一斑。大齊通寶唯其罕見,彌足珍貴。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李弁鑄造的“大齊通寶”,錢文纖細清晰,工整有力。
大齊通寶是屬于小平錢規(guī)格的銅錢之一,而且還包括了大齊通寶有四眼大齊還有缺角大齊。大齊通寶是許多人都夢寐以求想要收藏的藏品之一,所以大齊通寶也是被列入到古泉50名珍寶的行列,而且無論是從現(xiàn)有的數(shù)量中還是從歷史意義上,都有著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在泉界有著非常高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