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時間僅僅為乾封泉寶的收藏價值怎么樣?
今天我們發(fā)行的乾封泉寶是中國古代發(fā)行的錢幣之一。而乾封泉寶的發(fā)行因為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所以導(dǎo)致了乾封泉寶的鑄造時間僅僅只有八個月。同時“乾封泉寶”是唐代第一枚年號錢。《新唐書·食貨志》載,此錢“徑寸,重二銖六分,以一當(dāng)舊錢之十”。從史籍文獻(xiàn)中可知乾封泉寶從乾封元年(666)四月鑄,到乾封二年(667)正月罷鑄并回收停用。
該錢正式行用僅八個月,因鑄造時間短鑄量有限又被很快詔令收回,故流通地域不廣,加之行用時間不長,又因以一當(dāng)十屬于大錢,商民留于手中為免遭損失,亦積極兌換小錢而被官方回爐銷毀,唐朝政府速將其回籠銷熔改鑄開元通寶,這就是乾封泉寶存世不多的緣由。
乾封泉寶在歷史上一共有兩個時期有鑄造,其中一次為公元666年五月唐高宗乾封元年開始鑄造,材質(zhì)有銅、鉛兩種。有史籍記載“乾封二年(667年)正月,高宗下詔‘其開元通寶,宜依舊施行,為萬代之法,乾封新鑄之錢,令所司貯納,更不須鑄。仍令天下置爐之處,并鑄開元通寶錢。此錢雖鑄造時間才八月就被停止,仍繼續(xù)鑄行開元通寶,但乾封泉寶為唐代第一枚年號錢,由于鑄行時短,流傳至今已是稀有錢幣。其收藏價值、欣賞價值及研究價值是無可限量的,也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