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紙分幣,很多人都不知道錢幣界里分人民幣曾經(jīng)存在過這樣的一段歷程。沒錯,除了80后以前的人接觸過分人民幣,如今的90后、10后是不知道分人民幣為何物。分人民幣雖徹底的退出了流通市場,但是它當年的作用憶昔讓很多老一輩的人無法忘懷。懷揣著兒時夢想的分人民幣,有著深深的民眾情結(jié)。在人們普遍不知道分人民幣是否有收藏價值的情況下,小編帶你走近1953年長號碼5分,從它身上追憶分人民幣的歷史征程。
人民銀行共發(fā)行了2套5分幣,其中又有號碼和無號碼之分。
無號紙分幣在80年代發(fā)行,有人將無號紙分幣歸納到第三套人民幣,但按人民銀行的公布,無號紙分幣是屬于第二套人民幣的范圍。無號紙分幣因為后期發(fā)行沒多久紙分幣便退市,所以存世量較大。
有號碼5分幣在1953年發(fā)行,主色為墨綠、淺翠綠色,正面圖案為輪船,背面圖案為國徽和漢、蒙、藏、維4種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及“伍分”字樣,票尺寸為100毫米×47.5毫米。乍看沒有出彩的地方,但是53年5分紙分幣一直以來都是分幣市場的佼佼者,目前市場上最新價格是單張53年5分幣1700元,而無號碼的市值只有3-4塊錢,2者價值根本無法比較。
長號碼53年5分幣無號碼貴這么多,其實是有它的理由所在的:
第一,分人民幣禁止流通,價格上漲。隨著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4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幣紙分幣在市場上流通,具體分別為1953版1分幣、2分幣和5分幣。真正絕版的分人民幣一下子成為大家的熱議對象,購買分人民幣也成為一種熱潮,毋庸置疑,分人民幣成為一個歷史的見證,所以,在以后都不會發(fā)行分人民幣的歷史背景下,升值成為分人民幣的美好前景。
第二,相比下,長號版比無號碼版更有價值。第二套紙分幣有兩個版別:第一種是1953年老版,羅馬字母后有一排阿拉伯數(shù)字編號,俗稱“號碼版”;第二種是上世紀80年代初重新印刷的,隱去了阿拉伯數(shù)字,俗稱“無號碼版”。如今,1982年印刷的“53版”紙分幣,所以價格也偏高,因為其存世量不多。但是,從收藏價值來看,長號碼明顯比無*碼版更有收藏的意義,因為那是一個標示性的見證。而且,常見的能見到的“無號碼版”的嶄新人民幣幣,由于存世量過大,所以價格也就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