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fā)行的。其中相比第一套人民幣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第二套人民幣增加輔幣,其中最大面值的輔幣就是水壩5角。二版幣水壩五角目前已經退出了市場流通,成為文物幣被收藏愛好者所收藏,并在收藏者之間進行交流,它所見證的歷史與其文物價值還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1953年5角紙幣(五星水電站紙幣)也是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一員,其發(fā)行時間是1955年3月1日,停用時間是1999年1月,票面的尺寸是125x57.5mm,由三字冠七號碼組成,采用膠印七色、凹印一色的印刷工藝,正面圖案為小豐滿水電站主紫色;背面圖案是花符、國徽、漢、蒙、維、藏文字主紫黃色,有兩種版別,分別是空心五角星滿版水印以及無水印兩種。
1953年5角人民幣水壩5角回收價格:100-200元(價格僅供參考)
首先:二個“最”為二版幣水壩五角做支柱
二版幣是新中國最先發(fā)行的輔幣,同時也最大面值的輔幣。由于第一套人民幣的面值較大,以“萬元”為單位,沒有發(fā)行輔幣,直到第二套人民幣才以“元”為單位,并發(fā)行角幣分幣等幣種作為輔幣,這是新中國第一次發(fā)行輔幣,而水壩五角也是最大面值的輔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xù)到今天還在使用。試想有這兩個“最”,水壩想低調都不行。
其次:量少是王道
第二套人民幣,是在第一套人民幣的基礎上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fā)行的。距今已有大半個世紀,第二套人民幣在流通過程中,由于當時的生活水平有限,水壩5角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經過長時間的市場消耗,外加第三套人民幣剛發(fā)行時進行大量的收回銷毀,能夠保留到市場上的數量也可想而知了。這也是水壩5角能夠在文交所上迅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再次:文物價值為其保駕護航
二版幣水壩5角的正面圖案是小豐滿水電站,是東北電網骨干電站之一,有中國水電之母之稱。而此水電站位于吉林市境內第二松花江上,1937年日帝侵占東北時期開工興建,至1945年戰(zhàn)敗撤退后由蘇聯紅軍接管,至1953年土建工程基本完成。1953年松花江發(fā)生百年一遇大洪水,豐滿大壩發(fā)揮了顯著的防洪作用。一枚小小的錢幣,卻是反映大歷史。而水壩五角就是歷史的見證,對于研究當時的經濟、文化、歷史具有最要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小面值的錢幣在流通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第五套人民幣就沒有發(fā)行輔助紙幣,按目前發(fā)展趨勢,五角面值的紙幣將成為絕版幣種。水壩五角成為輔幣幣種的開山之作,在歷史長河中所承擔的責任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