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錢幣收藏的圈子內外,凡是談論到
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不少人會把它當做是1987年4月27日發(fā)行的
第四套人民幣中的80年版,但是事實,兩者真正的收藏價值有著天壤之別,而1990年
1元人民幣價格被默默地埋沒是由多個“誤會”造成的。下面,我們通過對比手法來說明
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這一貨真價實的“金子”。
首先,許多收藏者知道,90版的1元券發(fā)行時間并不比第四版人民幣的其他版別短,比如80年版的7元券就比
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的數量少。但是就單憑這一點,人們習慣性地認為發(fā)行時間短的人民幣發(fā)行的量就一定少,因此此版別的存世量也少,便趨之若勢地購買收藏。但是他們沒有看到1990年1元人民幣的另一面:90年版別的1元的實際制造時間其實很短,從1994年開始制造到1997年的4月1號前便停止了生產,維持了僅僅3年的時間,由此造成了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的存世數量比第四版人民幣的其他版別的數量要少。物以稀為貴,因此它的實際價值要比
80年1元券的價值要高。這是對90版1元券的第一個“誤解”。
經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90年代或者更早的收藏者一定會感嘆到,如今的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得如此的快速,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地提高,在90年代或更早,許多我們以為是不可實現的神話今天就成為了家常便飯的事物。但我們也不會忘記,那個貧窮的年代,那個節(jié)儉的年代。平時消費的一兩塊就已經是奢侈的享受了,尤其是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包一元或兩元的紅包,1990年1元人民幣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地位,銀行之間也需要互相補給。由此可以看出,在90年代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的消耗量是十分龐大的,但另一方面上面提到它的生產量又十分少,由兩方面說明1990年1元人民幣的價值一直在不斷上升,而到目前為止,其價值遠高于80年版別的1元。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還有一個較為重要的原因就是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的印刷特點。因為80年版別的人民幣之前的印刷是將正面背面凹印,而在80年版別之后的人民幣,即在90版別的1元之后的人民幣為了使印刷的速度更快和減少邊角的浪費,印刷技術改為票面正面背面膠印印刷,紙張的材質也從
古錢水印換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的五星水印。因此可以說1990年的1元人民幣有這帶領變革的象征,是第四版人民幣第一個變更印刷的品種。
從多個方面的對比可以得出結論:1990年1元人民幣價格是珍藏的必品,其潛在的價值是無法估量和永久持續(xù)的,是收藏慧眼的首選,不能被埋沒的“金子”。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