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人民幣是我國現行主要流通貨幣,承擔著我國乃至以人民幣作為輔助貨幣的周邊一些國家的商品等價物的重擔,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貿易均希望以人民幣結算。2010年6月22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è)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央行近日先后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其目的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隨著我國國力的持續(xù)增強,人民幣成為世界性貨幣只是時間問題。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款的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實際上于2005年就已逐步停發(fā)冠字了,2005年全年僅發(fā)行三種冠字(就最后發(fā)行的1999版5元券為例,下同),從資料上看這些冠字早在2004年就已經印制完成了。而在此前的2004年全年發(fā)行冠字達45個,兩年間前后發(fā)行冠字數差巨大,從這種現象中我們不難看出1999年款人民幣于2005年不再發(fā)行新冠字券了,(除修正后的1元券,下同),它因為設計時漏了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一個元素漢語拼音YUAN,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1999年款人民幣是因為設計失誤提前完成流通使命,已經于2005年實際談出了人們的生活。近來市場交流的1999版人民幣一部分應當是銀行封存貨,是違規(guī)傾銷出現的,為什么筆者說它是“違規(guī)”“傾銷”呢?因為,這部分貨幣不是正常從銀行窗口發(fā)行到流通市場的,而是通過溢價從其他渠道來到收藏市場的。
2003年初央行對1999年款人民幣出現問題的處理非常得當,而且,推出替換品2005版人民幣也非常成功,這一更迭在1999年款1元券上留下了歷史的印跡和未來的樣式(2005年款人民幣的版式就是在1元券的基礎上發(fā)展的。1元券背圖后增添了漢語拼音YUAN,冠年還是1999年,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版式,它是第五套人民幣承上啟下的集合體。)。就這樣一個為了彌補設計缺陷,天衣無縫的換版計劃,被現在流通或溢價銷售的1999年款人民幣的現狀撕得粉碎,這不得不令人惋惜。
當人們在接觸到1999版人民幣,并發(fā)現它與2005年款人民幣真正不同之處時,會驚訝地發(fā)出一聲感嘆:“這是怎么回事?真的沒有將人民幣漢語拼音YUAN印上去,和新版(2005版)人民幣差別這么大。”再和手頭的三套、四套人民幣的樣式一比較,馬上就明白了,1999年款人民幣確實在設計上出現了重大失誤。這種狀態(tài)是人民幣設計發(fā)行逐步完善和國際化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至少可以說明1999年款人民幣的版式設計是有缺陷的,而且,這一缺陷又有2004年7月發(fā)行的1999年款的1元券得到佐證。這種設計上出現的缺陷造就了1999年款除了1元券以外的5種券別非同一般的身世。這種缺陷也許在人民幣發(fā)行史上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錢幣收藏有一類人,明白上述原委后就回家翻箱倒柜看看舊藏里是否有這種版式、或托親朋好友找?guī)讖堄脕硎詹?,當在日常收藏中發(fā)現這種版式的人民幣新鈔在生活中還真不好找,能看到的只是大量的流通舊券,所以迫不及待地趕到錢幣收藏市場溢價找?guī)讖埼戳魍ǖ淖鳛槭詹仄肥詹亍I鲜鲞@類人中不乏有公務員、會計、銀行職員等。這類人悟性好能夠即時把握機會。這也是人類的共性,在生活中往往忽視了身邊事物的一些細小變化,經過主動或被動學習,馬上會領悟到其中的奧妙,進而調整自身的行動。
還有一類人,他們考慮問題是直線性的,覺得凡事要有個先來后到,不到那座山,不學那里的歌,凡是不愿提前布局,事情一旦突然臨頭,就怨天憂人,說這不對,那不合理,眼看著機會從身邊溜走,最后不得不花較大的代價,彌補失去的損失。就拿1999年款人民幣來說,央行發(fā)言人關于2005年款的發(fā)行是為了防偽的需要,就認定,2005年款人民幣背圖增添漢字拼音也是為了防偽,其它原因一概不予思考,這種單線思維固定了自己的思想,失去了收藏好東西的機會。
還有一類人,一直看好1999版人民幣的收藏前景,但是認為現在收藏為時過早,一直在觀望等待機會??墒?,1999年款人民幣因價值發(fā)現已脫離面值,價格穩(wěn)步上升,眼看著自己還沒有下手,價值離自己的期望值越行越遠,就氣急敗壞地萬般詆毀1999年款人民幣的收藏,甚至不顧一切地在網上叫囂:“那是孫子玩的東西,本人決不碰它。”,殊不知這種做法,損害的恰恰是自己的藏品積累和收藏修為。
人民幣作為收藏品已深得人心,隨著套數和玩法不斷增加,人民幣收藏的魅力愈發(fā)凸顯,如,目前最常見的冠字號收藏。大家知道人民幣紙鈔一個面值都是一個面孔(錯體鈔除外),動態(tài)表現的只有冠號,冠號將每張鈔票都表現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這種獨立個體之間的變化給收藏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收藏者在人民幣冠字變化上可以判定手中的藏品投放時間的早晚,以此來判斷藏品的收藏價值。人民幣收藏是在一個步履瞞珊、疑慮叢生的爭議中逐步開拓新的收藏熱點的,它經歷了一個簡單到紛繁的升華過程。從第一套人民幣的一支獨放(單張收藏)到第三套人民幣的百花齊放(全套收藏及水印等細節(jié)收藏),當人們攀上第三套人民幣收藏的高峰,包括一角背綠水印大全套時,這時發(fā)現,人民幣收藏不僅是單張或同款全套收藏那樣單一而缺少花樣。雖然前面有第一套人民幣大全的旗幟在召喚,但是,隨著我國物質與精神文明的不斷提高,后期收藏中一款人民幣的大全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收藏要求,畢竟,社會在發(fā)展,收藏大眾的收藏觀念同樣在發(fā)展。所以,無論是收藏要求還是時代需要,百花齊放的收藏格局已經悄然形成,無論你是接受還是拒絕,這種趨勢是不為人們的意志而轉移的。
從1999年款人民幣收藏興起的三同、四同等號碼收藏方式,已經將億張一面的人民幣收藏演繹的花樣繁多,同號鈔、順子號、開門關門號、開門關門冠等興趣收藏風生水起。號碼收藏的興起使人民幣收藏既增加了收藏興趣,又將收藏對象的數量能夠確定下來,基本上能夠避免數量泛濫的風險。它不像冠字收藏,始終要追求新發(fā)現冠字,而且新冠字的出現會打破原有的冠字收藏框架,如不斷面世的“八角幣”三字冠的歸類就是一個問題。人民幣冠字號的發(fā)行央行可以根據貨幣的投放需求來靈活掌握,也就說,人民幣的冠字號變化央行自己可以做出決定(如,發(fā)行的三字冠。),而人民幣版面變化則不行,版面變化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和設計程序,最終需要中央政府發(fā)布命令才可以實施。
同號鈔(千張拆)的收藏能夠使我們將它的存世數量大概推斷出來,就拿995(1999年款5元券,簡稱995,下同。)來說,107號冠字中有6個是補票,目前還沒資料證明995補票有整冠字號的出現(1個冠字理論上的數量是1個億),所以我們推論時將補票可以忽略不計。995最后一個冠字(ZH)部分是機檢,在機檢的捆幣中很難有順連號的千張拆,因此,為了方便計算,按整100個冠字推算。995的理論發(fā)行量是100億張,經過5年的市場自然消耗(2002年11月投放,2007年前除了收藏冠字的,很少有人將它作為收藏品)從目前有部分冠號在市場難以找到成刀和大連號來看,995的市場消耗是巨大的。還有一個可能是99版因出現版式設計上的缺陷而被發(fā)現后,因995是最后一個投放券種所以沒有印刷完成理論數量(這一假設有可能成立)。2004年以后直至2005年7月份流通市場總共發(fā)現發(fā)行了三個冠字的995,其實可以視作2004年底就已停止投放市場,因為最后一個冠字是在2005年7月份市場上發(fā)現的,這個時間的投放筆者認為是為了讓市場感覺它投放的連續(xù)性,緊接著2005年8月就出現了2005年款所有幣種全部投放市場的舉措。
995在市場消耗巨大的前提下,2007年以后陸續(xù)出現了同冠或異冠三同以上的收藏熱潮,尤其是2009年一年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千張拆(所謂千張拆就是一個標準包裝捆一千張里拆出的三同、或三同帶四同的遞增十位的十張,俗稱:豹子號。下同)收藏,這種收藏方式造成了995大量的市場被動消耗和主動收藏沉淀。經過2005、2007、2009三年的市場挖掘,無論消耗還是沉淀,如今在市場流通的已經屈指可數了。四同全套可謂是萬里挑一的經典藏品,滿打滿算也就有十萬套左右,如今市場留存的能夠湊齊同冠連號帶簽的可能不會超過一萬套(此數據為筆者推測,現實中可能更少),因此,第五套人民幣的四同大全將是非常頂級的藏品了,因為它是從每個自然捆抽取的,而且,每個標準捆里只有一枚。五同、六同為奢侈藏品,它的市場價格一般人是無法承受的。
“豹子號”大全我們可以視作是今后常規(guī)的收藏品,因此,能夠收藏一套千張拆大全套,那將是一件值得祝賀的美事。
從上述的沉淀和消耗情況下,我們不妨推斷一下995的存世量,一般紙幣在流通市場使用壽命是3-5年,995從2002年11月投放到大規(guī)模收藏2009是7年,從目前市場流轉的冠字來看,大部分是早期的冠字,如,F頭,還有一部分是后期冠字如Z字冠,而中間的一部分冠字很難發(fā)現有成刀或捆幣出現,前期發(fā)行的冠字可能是在這個時間段消耗掉了?,F在市場流轉個別冠字可能是各級商業(yè)銀行的庫存,這部分銀行存貨經過2009、2010年兩年的市場溢價收藏可能庫存已經消耗殆盡所剩無幾了。這種情況下,假設,前期正常消耗和后期人為消耗完成了995總量的70%消耗,100億張的70億張,那么市場存量是30億,千張拆就是千分之一套,能夠拆出千張拆30萬套,四同一套就是萬分之一,即三萬套,這部分被拆去十張三同號的散幣發(fā)往流通市場流通消耗了,只有一小部分相對好號留下來收藏,就這種收藏手段使得大量的995被消耗沉淀了,具體995散幣存世量不敢妄加判斷。隨著995捆幣溢價高企,千張拆的成本越來越高,千張拆的增量通道被截斷了,收藏千張拆的人們只能寄希望于早期留存的貨源,因此,真正傳世的995千張拆可能不會超過存量的10%即三萬套,這三萬套中又被抽取四同以上的同號鈔湊成四同、五同等大同號,每增加一套四同以上同號就會拆散十套千張拆,假如市場上留存有兩千套四同以上995,那么,就會拆散兩萬套千張拆連號,這樣一分流,而真正千張拆十連號帶簽的存世量就會稀如晨星。在995千張拆帶簽連號的不到一萬套的存世量下,處在我國盛世收藏的大環(huán)境中,人民幣收藏如日中天,燎原之勢噴薄而出的氛圍下,假日時日,它的價值決不會亞于同等數量的郵票收藏價值。實際發(fā)行量400多萬的庚申猴一枚價值已接近萬元了;發(fā)行量十萬枚的《從小愛科學》小型張也已接近了二萬元;而早期發(fā)行二萬枚的《梅蘭芳》小型張已越過五萬大關了;按多枚一套來看,發(fā)行量近千萬套的《毛澤東詩詞》也上了萬元大關。99版人民幣獨一無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獨特的收藏效果,它是我國人民幣發(fā)行體系完善過程中出現的技術性錯誤,這一錯誤的出現,造就了99版人民幣獨成體系,突破了單一收藏和全套收藏的框架,99版每個面值都可以成為單一的收藏佳品和研究資料。退一萬步講,99版人民幣按目前市場投放冠字全額發(fā)行,三同以上號碼均出現在收藏市場,按木桶理論推斷,那么,它的最大存世量三同大全套也只有七十八萬套,假如四同大全套有二萬套,那么,二萬套的四同將要拆散二十萬套的千張拆連號。對于盛世收藏大家庭里的人民幣收藏,這些量只能是杯水車薪。2009年上半年出現的“豹子號”收藏熱,因這時的收藏者沒有重視到票鑒的重要性,所以這個時期出現的三同以上藏品基本上是沒有對應的票鑒,因此,千張拆連號帶簽的存世數量應該是極度有限的。
人民幣收藏的全面興起可能起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那時人們剛剛從精神第一的文化革命中清醒過來,一切在這個運動中所破壞的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在慢慢恢復,尤其是集郵活動已經在中國大地形成燎原之勢,作為支付手段的人民幣雖然沒有像集郵活動那樣蓬勃開展,但在民間錢幣收藏和人民幣紙幣收藏活動暗潮涌動。那時剛剛開始改革開放,人民生活還不富裕,生活上對人民幣有較強的需求,對人民幣的收藏欲望遠遠不能和集郵同日而語。但是,在中國大地上已經有一群執(zhí)著收藏的人們開始了人民幣紙鈔的收藏活動,這就形成了在今天看來的一種“定式”,即,從單一的紙幣收藏逐步形成較為復雜和趣味性較濃的冠字收藏,從這條軌跡我們可以找尋到人民幣收藏的發(fā)展歷程。如今,已發(fā)展成冠字大全、號碼集成、錯體鈔直至有較大難度的熒光收藏。
集郵因為有一個半官方的民間組織(中華集郵聯合會)在引導集郵的方向,雖說經歷了1997年的瘋狂后,集郵熱情日漸蕭條,集郵愛好者也日趨減少,但是,集郵文化并沒有隨著集郵的降溫而退步,反而集郵文化日見興旺。從小學學生到社會青年,從工廠職工到社區(qū)民眾對集郵文化的追求并沒有減退,集郵文化將收藏愛好緊緊的結合起來,格調高雅的集郵活動必將洗去鉛華繁榮錦繡。
人民幣收藏和集郵相比就有些先天不足。集幣活動(這里僅以人民幣紙鈔收藏為論)沒有一個較權威的民間組織引導(各地的錢幣學會是研究早期貨幣的官方機構),收藏者劃地為牢,經營者各自為陣,市場行為僅靠自律來維持。收藏第三套的抵制第四套收藏,收藏第四套的詆毀第五套收藏。第三套以前的收藏者自認合法,而收藏第四第五套人民幣被指責違法。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流通貨幣的收藏與現行法律有無沖突?假如,像某些人所說的收藏流通人民幣違法,那么,讓所有的錢幣愛好者都要等到流通人民幣完全退市了才可以收藏交流,事實真是這樣的話,我敢肯定地說我國錢幣收藏文化只是畫餅充饑的海市蜃樓,正常的收藏愛好要冒違法的風險,這不能不說是莫大的諷刺。而且,就合法收藏的前三套人民幣也沒有一個權威的組織開展引導組織工作,它的發(fā)行者只是將它們放任到收藏市場任其自流,這類進入收藏的貨幣中假幣泛濫,翻新幣橫流(按新幣出售),這種現象極大地傷害著收藏人的收藏感情,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
人民幣收藏雖說是先天不足,但在收藏人自發(fā)的收藏活動中不斷地豐富起來了:第一套有一張高面值的鈔票我就滿足了;第二套能集到三元、大十我就很自豪;第三套我能夠集到包括背綠水印的大全就是頂級的;第四套能盡量集全“8角幣”冠字(大全套已經是最普通的收藏了)我就很滿意了;而到了第五套我如果還延續(xù)前四套收藏的路子,那么“善思收藏、創(chuàng)新進取”就是一句空話了。從前四套收藏的歷程中我們看到錢幣收藏是在一個緩慢前進中不斷創(chuàng)新的,所以,第五套人民幣的收藏就有了更高級的收藏方式:那就是一個標準包裝(捆)里千張拆出的“豹子號”,配上原裝的捆簽,一套完美的收藏品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如果有精力有財力,再配上其他面值的豹子號鈔票(具體收藏的表現形式不再贅談),那么,這樣的大全套你是不是認為還可以呢?
人民幣收藏從單張到成套,從冠字到冠號,從版式到印刷特色,經歷了一個一支獨秀到百花齊放的繁榮階段。從99版開始的號碼收藏更是錦上添花,它將人民幣收藏從單一全套和某種券別的冠字收藏升華到另一個高度。千張拆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這一收藏方式的普及,使人民幣冠號能夠在一個幣值的鈔票上體現的完美無比,它將人民幣收藏的樂趣發(fā)揮到極致。第五套1999年款開始的同號鈔收藏將是人民幣收藏的分水嶺,自此,有人會按圖索驥地追求第四套以前的豹子號大全,而今后的收藏也會站在這個高度尋求新的收藏熱點或方式,這是大勢所趨,無論你是愿意還是不情愿,你只能順應潮流,因為趨勢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全套版式收藏鑄就了錢幣收藏的脊梁;冠字收藏升華了錢幣收藏的內在價值;冠號收藏延伸了錢幣收藏的外在魅力;熒光收藏提升了錢幣收藏的技術含量;包容性收藏是錢幣收藏繁榮興旺的基礎。
附:05與99版的區(qū)別
05版人民幣與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有何異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這兩版人民幣的五大區(qū)別。
調整防偽特征布局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紙幣正面左下角膠印對印圖案調整到主景圖案左側中間處,光變油墨面額數字左移至原膠印對印圖案處,背面右下角膠印對印圖案調整到主景圖案右側中間處。
調整防偽特征
隱形面額數字:調整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紙幣的隱形面額數字觀察角度。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紙幣正面右上方有一裝飾性圖案,將票面置于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做上下傾斜晃動,分別可以看到面額數字字樣。
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20元紙幣將原磁性縮微文字安全線改為全息磁性開窗安全線。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紙幣背面中間偏右,有一條開窗安全線,開窗部分分別可以看到由縮微字符“¥100”、“¥50”組成的全息圖案。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20元紙幣正面中間偏左,有一條開窗安全線,開窗部分可以看到由縮微字符“¥20”組成的全息圖案。
雙色異形橫號碼: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紙幣將原橫豎雙號碼改為雙色異形橫號碼。正面左下角印有雙色異形橫號碼,左側部分為暗紅色,右側部分為黑色,字符由中間向左右兩邊逐漸變小。
雕刻凹版印刷: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20元紙幣背面主景圖案桂林山水、面額數字、漢語拼音行名、民族文字、年號、行長章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觸摸,有明顯凹凸感。
增加防偽特征
白水?。?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100元、50元紙幣位于正面雙色異形橫號碼下方,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20元紙幣位于正面雙色橫號碼下方,迎光透視,分別可以看到透光性很強的水印面額數字字樣。
凹印手感線: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紙幣正面主景圖案右側,有一組自上而下規(guī)則排列的線紋,采用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印制,用手指觸摸,有極強的凹凸感。
陰陽互補對印圖案: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20元紙幣正面左下角和背面右下角均有一圓形局部圖案,迎光透視,可以看到正背面的局部圖案合并為一個完整的古錢幣圖案。
增加年號拼音 1角硬幣材質為不銹鋼
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紙幣背面主景圖案下方的面額數字后面,增加人民幣單位的漢語拼音“YUAN”;年號改為“2005年”。
第五套人民幣1角硬幣,在正背面圖案、規(guī)格、外形與現行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幣1角硬幣相同的基礎上,材質由鋁合金改為不銹鋼,以適應防偽、機讀需要。
取消紙張中的紅藍彩色纖維
取消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各券別紙幣紙張中的紅藍彩色纖維,增加了部分專業(yè)防偽和專家防偽的措施內容,增加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紙幣的防偽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