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在溫州借貸風波波及幣市后,開始轉向投資已經退出市場的前三套人民幣(即第一套人民幣、第二套人民幣與第三套人民幣)?;仡欉^去的人民幣之中,最多變故的莫過于第三套人民幣中的一角券,當初因為第三套人民幣棗紅的設計出現太多的爭議就改為背綠,之后又因在流通中出現混淆,就取消背綠一角,改成紅三凸,從而造成了現在的珍品,即第三套人民幣棗紅一角與第三套人民幣背綠一角。
除此以外,在第三套人民幣中還有其他幾種于1962年4月20日開始陸續(xù)發(fā)行,至1980年4月15日,18年間共發(fā)行了13個品種:1、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主色為棗紅色的一角券;2、1962年版,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主色調為深棕、淺紫和淺綠的一角券;3、1962年版,正面圖案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背面主色調為絳紫、橘黃的一角券;4、1962年版,正面圖案為“武漢長江大橋”,主色為墨綠色的二角券;5、1972年版,正面圖案為“紡織廠生產圖”,主色為青蓮色的五角券;6、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女拖拉機手生產圖”,主色為深紅色的一元券;7、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車床工人生產圖”,主色為深綠色的二元券;8、1960年版,正面圖案為“煉鋼工人生產圖”,主色為深棕色的五元券;9、1965年版,正面圖案為“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會堂”,主色為黑色的十元券……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頭兩個品種,即1962年4月20日發(fā)行的1960年版“棗紅一角”和1966年1月10日發(fā)行的1960年版“背綠一角”。“棗紅一角”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龍頭老大,因發(fā)行時間早且存世量少而身價暴漲。
“背綠一角”發(fā)行不久,群眾就反映該券的背面顏色與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版二角券的背面顏色近似,不易辨認。故中國人民銀行于1967年12月15日將該券的背面顏色調整為絳紫、橘黃,重新發(fā)行新的1962年版一角券(即普通版一角),并宣布自1967年12月起銀行對1962年版“背綠一角”實行只收不付。這樣,1962年版“背綠一角”面市僅1年零11個月即退出了流通領域,成為第三套人民幣中存世量最少的一個品種。由于此種原因,背綠一角在錢幣市場上備受青睞。不過不防的是市場有不法分子利用凸版水印壹角涂改成背綠來謀取暴利,欺詐人民幣收藏愛好者。以下為一紙經專家鑒定的贗品:
引用鑒定者原話: 此幣是第三套人民幣凸版水印壹角(紅三凸),背面是化學反應,變的綠色;ⅠⅤⅧ冠號是紅三凸水印一角的冠號,水印是沒問題的,只是綠是后加的;此綠做得不錯,不過用80倍的放大鏡還是看得出來,底下面有褐色。
此幣鑒定結果為:背綠水印壹角為贗品。
小知識:
羅馬數字認知:Ⅰ(1)、Ⅱ(2)、Ⅲ(3)、Ⅳ(4)、Ⅴ(5)、Ⅵ(6)、Ⅶ(7)、Ⅷ(8)、Ⅸ(9)、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