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翡翠首飾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存在,那就是扳指了。雖然如今社會,佩戴扳指的人較少,但是對于很多收藏者來說,扳指依然被他們所喜愛。今天,和大家一起看看,扳指的來歷,以及它的寓意。
扳指其實早就有了,只不過到了滿清才被大家所熟知。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的,戴在左手拇指上,拉弓射箭的時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傷手指,到后來不打仗了,漸漸有了玉石和金銀等貴重材料做的扳指,象征權(quán)勢地位,也體現(xiàn)滿洲貴族尚武精神,到了后期純?yōu)檠b飾,皇帝有時候賞賜有軍功的武將,也會賞扳指,純粹的文臣是不帶的。
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并可減少手指運動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對此物甚為重視,人手一枚,因而成習。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zhì)制作。其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本是輔助習武的扳指,由于滿漢兩族廣大男士的欣羨與效顰,竟使之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佩飾品,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漢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根據(jù)不同的材質(zhì),就有不同的扳指兒護養(yǎng)方法。比如象牙扳指一般有槽痕,所以要經(jīng)常擦拭槽痕中的污漬,但多用上好的皮毛。象牙制品一般會在五六十年后開裂,所以很少用水來清洗,而是多用胭脂(純天然制作)和酒糟來清洗,不僅有很好的清潔消毒功效,而且還也不會出現(xiàn)水中雜質(zhì)浸入象牙內(nèi)形成漬斑的情況。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為象牙扳指兒制作一個紫檀木的內(nèi)膽,因紫檀木略有淡香且能吸水分,與象牙可以達到互為護養(yǎng)的功效。玉質(zhì)、翡翠扳指兒的保養(yǎng)基本就和玉鐲的保養(yǎng)差不多,在把玩時用指肚之肉來打磨扳指。 現(xiàn)如今,即便有人買到了可心的扳指兒,也沒有幾個人懂得如何去把玩、呵護。
用慣了腕表和領(lǐng)帶的時尚先生們未必懂得老物件兒中養(yǎng)護的道理。自從使用犀牛角、獸骨制作扳指兒以后,由于硬材料有“克手”(北京土語)或磨手的感覺,便對扳指兒的制作工藝有了高的要求,要求制作的扳指表面光滑,筒狀內(nèi)部接觸手指部分以不“克手”光滑為準。不使用時,常要雙手反復(fù)搓磨,使制作時肉眼不可見的“毛刺”通過手的“摸”、“搓”逐漸達到光滑,即類似現(xiàn)代制作工藝的拋光工序。這樣通過手上分泌物的長期浸潤,才能使扳指兒有光彩誘人、愛不釋手的感覺。